创新驱动铸造民族橡胶品牌——巴陵石化橡胶部创新发展侧记

岳阳,长江和洞庭湖交汇的地方。巍巍岳阳楼,是这座城市“先忧后乐,上下求索”的精神坐标。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坐落在这里的巴陵石化橡胶部以追求卓越、敢为人先、锐意创新的姿态,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传承和积淀,建成了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热塑性橡胶生产企业。


作为顺应国家“三线建设”重要战略而诞生的工厂,巴陵石化橡胶人从1971年建厂起,就面临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艰难境地。“原料在外”意味着资源没有保证且运输成本高,“市场在外”意味着产品销售必须付出更多努力。地缘劣势造成的竞争劣势迫使巴陵橡胶人必须走技术创新之路。


建厂之初,工厂只有顺丁橡胶一个产品,时常出现的颜色胶成为橡胶质量大患,生产经营举步维艰。逆境中,巴陵橡胶人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暴自弃,坚守“以产品质量求生存,以技术进步求发展”的理念,为改造旧设备,完善新工艺,许多工程师日夜探索,废寝忘食,有时为了获取一个基础数据,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工人们在处理落地胶时,为了不让鞋底的泥沙带入胶中,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都脱掉鞋,穿着袜子将橡胶一粒粒捡起来。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顺丁橡胶优级品率由46.8%提高到90%以上,开车投产第4年(1982年)巴陵牌顺丁橡胶荣获国家金质奖。他们以此为鞭策,坚持质量管理“再紧一环”,在复评中,以优级品率95.9%再夺金牌。


尝到金牌甜头的橡胶人,没有因此而自满,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为振兴民族橡胶工业,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工厂选择了被誉为“第三代橡胶”——丁苯热塑性弹性体(SBS)作为自己的发展主攻方向,采用国内原燕山化工研究院的SBS中试技术,1984年建成国内首套SBS工业试验装置,填补了国内SBS工业生产的空白。接着与原燕化研究院等单位继续共同开发SBS工业化成套生产技术,1989年在厂内建成了国内首套万吨级SBS工业化装置,从此,结束了我国该产品长期依靠进口的历史。1万吨/年SBS工业生产成套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年,张岩华出任橡胶厂厂长,他吸取前几任厂长的成功经验,组建科研所、成立技术开发科,提出科研“服务生产,指导生产,发展生产”的科研方针,加快了科研开发步伐。他和党政一班人“走一步看三步”,着眼于行业未来发展,张岩华主张引进具有80年代国际顶尖水平的进口DCS集散控制系统,使我国SBS生产控制水平从起步开始就站到国际水平。


万吨级SBS试车初期,产品质量时有波动,用户反映分子量高,难以融化,张岩华率领科研攻关组发挥科研优势,控制催化剂加量来调节分子量,满足了客户要求。此后的10年间,SBS装置产能先后经历了“1改3”“3改5”“5改10”等几个发展阶段,2002年通过后处理“两机”(挤压机和膨胀机)改造, SBS装置成功扩能至15万吨。2009年,在主体设备全部国产化的前提下,工厂形成20万吨/年SBS装置规模,成为全球最大的同类装置。SBS质量改进、应用研究、新牌号开发实现新飞跃,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应用领域由最初的制鞋发展到沥青改性、粘合剂、塑料改性等众多领域,产品牌号由最初的4个发展到40多个,实现了为客户“私人订制生产”,彻底打破了国际大公司的技术垄断与封锁,该厂成为国内锂系聚合物行业的“领跑者”。


SBS做大做强的同时,工厂开始了SIS课题研究,为实现产品多样化、差异化而积极开发自主技术。1996年成功开发出SIS生产技术,填补了国内SIS生产空白,“巴陵牌”SIS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奖,一直主导国内市场。2012年,该厂新建一套4万吨SIS装置。如今,每年都有近万吨产品出口国际市场。


巴陵橡胶人始终牢记尖端技术是买不来的,一直把自主创新当做立厂之魂。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科研发展思路,巴陵石化橡胶部构建“产销研用一体化”机制,形成了“自强不息、创新不断、奉献不悔”的橡胶创新文化。


十多年前,氢化SBS(SEBS)工业化产品由国外同行的技术垄断,产品在国内尚属空白, SEBS进口价格长期居高不下。梁红文,是巴陵石化锂系聚合物首席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也是中国石化科技创新20位领军人才之一。1992年,他从天津大学工业催化专业毕业后一直扎根于巴陵石化,为加快建成世界一流锂系聚合物生产研发基地,铸造民族橡胶工业品牌,他和团队锁定了拿下SEBS产品的研发这一目标!


业内同行很惊奇,填补国内SEBS技术空白的历史变革,会由巴陵石化人自己完成。梁红文和毕业于浙江大学高分子专业的李望明一心地扑进科研战场。1996年,他们从零起步,开始SEBS前驱体合成技术及茂系催化加氢技术研究。1998年完成SEBS小试研究并通过中石化技术鉴定,2003年完成SEBS中试技术开发,SEBS成套技术开发被列为国家“863”计划和中石化“十条龙”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6年3月,国内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套年产万吨级SEBS工业化装置在巴陵石化投产,我国自主研发的SEBS投放市场,价格由进口的每吨6万元下降至两万多元,创造了社会效益,振兴了民族品牌,装扮了大众的“绿色生活”。2012年,巴陵石化新建一套2万吨SEBS装置,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近60%,彻底打破了国外产品及技术垄断,每年还有万吨产品出口欧美等地区。2014年,2万吨/年SEBS成套技术开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7年,中国石化批复巴陵石化新建一套5万吨SEBS装置,该厂SEBS总产能将扩至9万吨。


目前,巴陵牌SEBS产品成功进入医疗高端市场,已通过美国FDA食品包装材料、美国药典USPVI和中国医用材料等相关标准的检测,正与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开展务实合作,这将减少含“塑化剂”的传统输液管材对民众身体的伤害,提高全国医疗健康卫生水平。2017年,医用SEBS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


近年来,基于SIS生产技术,梁红文领衔的中国石化优秀创新团队又进行了SEPS的研发。2017年,他们建成投产2万吨/年SEPS工业化装置,成为国内第一家、世界第三家实现该产品工业化的企业。同时,在今年7月国内首套采用自主开发技术的3万吨/年SSBR装置在这里建成投产。今年下半年,中石化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重点实验室、中石化橡胶技术中心(RTC)将在这里建成投用,巴陵橡胶“产学研用”高度协同的创新体制机制更加成熟。


为国家创造新材料,为客户提供新产品,为民众改善新生活。经过多年矢志不渝的创新求索,巴陵石化锂系橡胶综合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掌握了较为完善的锂系聚合物自主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目前,工厂锂系橡胶年产能38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30%左右。


振兴民族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建设世界一流,这是几代巴陵橡胶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当代巴陵橡胶人的责任和担当。巴陵橡胶人将不忘初心,传承薪火,持续发动科技创新这个强大引擎,推动巴陵橡胶这艘航母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中国合成橡胶工业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


图1  1979年巴陵橡胶厂生产出第一块胶

图2  1986年巴陵公司橡胶厂全景

图3  20万吨SBS装置图

图4  国内首套万吨级SEBS装置

图5  SIS装置


点评: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巴陵石化橡胶部以追求卓越、敢为人先、锐意创新的姿态,它们把自主创新作为立厂之魂。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科研发展思路,构建“产销研用一体化”机制,形成“自强不息、创新不断、奉献不悔”的橡胶创新文化。


在为客户“私人订制生产”中,进一步丰富和拓宽产品的品种牌号,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创新为社会创造了巨大效益,创新铸造了民族橡胶品牌 ,创新使自己始终处于国内行业的“领跑者”位置。



网站首页    协会动态    60周年系列报道    创新驱动铸造民族橡胶品牌——巴陵石化橡胶部创新发展侧记
发布时间:2018-08-07

热点新闻

来源:中国石化巴陵石化橡胶部  童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