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家外资丁苯橡胶工厂——申华化学成立记
斗转星移,申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从1996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22个年头。作为台橡(TSRC)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第一家工厂,也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家外资投入的丁苯胶(SBR)生产企业,申华的规模从当初年设计产能10万吨,已经扩大到17万吨。公司一直秉承“言行一致、一次做妥”的经营理念,多方位服务于客户,成为国内丁苯胶行业明星企业。回首20多年前,申华公司从项目立项、审批、以及装置顺利投产等各项历程,充满难忘的记忆和回味。
早在1993年5月,时任台橡周符珉董事、郑大志副总初访南通市,探寻SBR投资可行性,首开外资在国内建设合成胶装置之旅。
1994年3月,台橡与南通石化合资建设10万吨/年SBR工程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9月南通市化工局转文、10月南通市计委转文申请项目至江苏省计经委;11月江苏省计经委将立项申请转报国家计委、化工部。1995年2月,化工部将立项申请转报国家计委;5月国家环保局在南通市召开项目环评大纲评审会,次月国家环保局批复环评大纲;10月国家计委批准年产10万吨SBR项目立项。1996年元月,国家环保局批复项目环评报告;3月国家计委批复可研报告,同月国家外经贸部批复并颁发了申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之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同月国家工商局授权南通市工商局颁发申华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三年的审批历程,得到了从地方到中央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指导和支持。
在项目审批的同时,项目合资方的各项进展也有条不紊地推进。1994年5月合资各方确定了合资结构,由台橡持股70%,南通石化为30%,再寻求第三方投资后,由南通石化从30%股份中释股。1995年4月台橡在新加坡设置子公司 Polybus公司,透过Polybus公司出资SBR合资项目。1996年4月申华第一次董事会召开,决定由南通石化转让12%股份予日本丸红公司,同年6月外经贸部发文批复Polybus、南通石化、丸红三方合资合同。
1996年4月,台橡派出SBR工程小组,专任后续的设计、采购、施工各项支援工作;8月,委托天辰公司进行初步设计;9月,委托南通勘察院完成地质勘察报告;10月,江苏省建委、化工部建设司批复SBR工程初步设计;委托海军东海工程设计院承担码头详细设计,11月南通市建委批复申华码头的初步设计。1997年元月,项目土地平整工程竣工,厂区桩基工程开工;2月地下管网工程开工;6月举行奠基仪式。1998年4月,部分工段完成中交,部分设备进行单机试运转;4月,南通市环保局批准申华码头投运;7月,江苏省环保局及南通市环保局通过了SBR工程环保预验收;7月,第一艘停泊申华码头的外轮到达,顺利卸下1000m3 重油和500m3 轻油;8月,装置水运转,DCS及所有自控设备进行全面测试。1998年8月21日开始至10月31日,陆续投料试生产SBR1712、1778、1502、1500产品,总共产出 7872吨的产品。试车完成,标志申华公司筹建工作结束。
1998年8月,申华公司的第一块胶产出,预示着国内第一家外资丁苯胶生产企业产品可推向市场。申华是继三套国有丁苯橡胶装置后投产的第四套装置,也是当时产能最大的丁苯橡胶装置。装置的建成,填补了我国山东省以南地区没有丁苯装置的空白,产品可辐射华东、华南、华中及西南地区,使国内丁苯装置分布更趋合理。
一路走来,申华作为首家外资投入的丁苯橡胶项目,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国家部委、省市领导的长期重视和关怀。1994年9月,台橡殷琪董事长一行赴南京拜会江苏省委陈焕友书记等省领导,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拜会了国台办王兆国主任、化工部顾秀莲部长。1997年10月,化工部顾秀莲部长偕江苏省副省长等省、市领导来申华工地视察,关注工程进展。1998年1月江苏省委陈焕友书记、南通市委周福元书记等省、市领导到申华工地慰问春节施工人员,员工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装置投产后,国家、省、市领导多次对申华进行了视察,对公司各项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作为一家外资合成橡胶企业,面对无上游原料配套的经营环境,公司之所以能够立足并取得长期发展,除了传承台橡经营理念及管理文化外,也离不开公司一贯坚持的“以销定产”“以市场为导向”的经销策略,产销紧密搭配,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借助国内子午线轮胎高速发展的契机,利用技术服务、销售服务等优势力推充油胶产品;抓住欧盟REACH法规实施的时机需求,充油胶产品提前升级换代,率先抢占SBR1723、1739、1763等市场。
回望过去,申华在国内丁苯胶界已经积累了极佳的口碑;展望未来,公司将在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全方位服务以及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砥砺前行,不忘做长青企业之初心。
20多年前,申华首推外资在中国建橡胶装置的先河,项目能够成功落地,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如今,外商投资审批权限已很大程度下放,审批流程得到简化,更多的外商已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
对于无上游配套的合成橡胶企业,如何克服原料无便捷性来源的劣势?企业只有另辟蹊径,苦练内功,向市场寻机会,向管理要效益。
“酒香也怕巷子深”,合成橡胶产品,尤其是新产品的推广,除了产品本身性能有卖点外,更要培养一支会“吆喝”的优秀技术服务团队,相关配套服务要紧跟,让下游用户体会到物有所值,使“美酒”更飘香。
2004年1月,原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顾秀莲视察申华
2006年9月,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为申华成立10周年题词
热点新闻
- 2024-05-14
- 2022-03-18
- 2022-05-05
- 2024-06-17
- 2024-01-16
- 2023-08-14
- 2024-01-30
- 2024-07-02
- 2024-01-03
- 2023-11-14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或完整性。您同意将自行加以判断并承担所有风险,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